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介
发布日期:2019.04.16
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
视网膜具有感受光、颜色并将其传达给大脑的作用,视网膜上盘布着细小的血管(细小血管)。
糖尿病会给该血管壁造成负担,或者堵塞该血管壁,从而导致视网膜的氧气和营养不足,而出现视网膜病变。
根据病情发展过程,可分为下页所示的3个阶段。
即使现在没有并发症,也要至少半年~一年接受一次眼科检查!
?视网膜炎如果不充分控制血糖而对其置之不理,则在7~10年后会逐渐发病。
根据厚生劳动省的统计,在糖尿病发病25年后,实际上有超过80%的人并发视网膜炎。
要注意突然性的血糖控制
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而置之不理,之后因为发现视网膜炎而突然开始严格控制血糖,会使视网膜炎恶化。需要内科治疗搭配眼科的缜密检查。
有时也会限制运动疗法
要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,运动疗法很重要,但根据视网膜炎的发展程度,有时激烈运动可能导致新生血管出血,因此有时需要限制运动。
①单纯性糖尿病 ·几乎没有自发症状
血管堵塞,出现微小点状出血(点状出血),有血液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渗出形成的色斑(硬性白斑)、细小血管凸起的毛细血管瘤。
②前部增殖性视网膜炎 ·有时会追加荧光眼底造影检查
·多需要激光凝结。
细小血管症加重,细小血管堵塞,则这部分的神经处于贫血状态,形成色斑(软性白斑)。因为缺氧,血管本身在各处频临死亡。眼睛为了补充死亡的血管,开始准备生成脆弱的新生血管。
③增殖性视网膜炎 ·出现视力低下。
·多需要实施玻璃体手术。
新生血管延伸到玻璃体。新生血管因血压升高而破损,出现玻璃体出血。新生血管使得视网膜上生成薄的增殖膜,如果该增殖膜剥离健康的视网膜,则会出现视网膜剥离。